3.古诗词三首
一、作者简介
孟浩然(689—740)
简介:字浩然,襄州襄阳(今属湖北)人,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,与王维并称“王孟”。其诗多以山水景物、田园风光为题材,充满对自然及现实人生的依恋,语言朴素清新。但有些诗也流露出抑郁失意的伤感情绪。
作者作品:《过故人庄》 《春晓》 《望洞庭湖赠张丞相》等。
苏轼(1037—1101)
简介: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眉州眉山(今四川眉山) 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。其诗、词、赋、散文均有很高成就,且善书法和绘画,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。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,与其父苏洵、其弟苏辙合称“三苏”。他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,对后世文人有很大影响。
作者作品:《题西林壁》 《赤壁赋》 《水调歌头》《惠崇春江晚景》《浣溪沙》等。
辛弃疾(1140—1207)
简介:字幼,号稼轩,历城(今山东济南) 人,南宋词人,与苏轼合称 “ 苏辛”,与李清照并称“济南二安”。他的词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,深沉雄浑,感情充沛。
作者作品: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《清平乐·村居》《青玉案·元夕》等。
二、相关资料
《宿建德江》
这首诗是诗人孟浩然带着满心希望、一身才华前去长安,但终无所获后,为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,前往吴、越一带游历时所作。当诗人停宿于建德江中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,触景生情,写下了这首诗。
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》
宋神宗熙宁五年(1072 年),苏轼在杭州任通判。这年六月二十七日,他游览西湖,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,就在望湖楼上写下五首七言绝句。本课所学便是其中之一。
《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》
淳熙八年(1181 年),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而被罢官,开始到上饶居住。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,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,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。有一次,辛弃疾夜行经过黄沙道,看到美丽的乡村月夜景色,心有所感,写下这首词。
绝 句
绝句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。一共四句,每句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规则。根据每句字数,一般可以将绝句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。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,如 《宿建德江》;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,如《六月二十七日湖楼醉书》。此外,还有六言绝句,每句为六个字。但较为少见。
三、生字
会写字
德(品德 道德) 鹊(喜鹊 鹊桥) 蝉(寒蝉 秋蝉)
四、课文
宿建德江
[唐]孟浩然
移 舟/ 泊 烟 渚,日 暮 / 客 愁 新。
野 旷/ 天 低 树,江 清 / 月 近 人。
诗意: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,正是日暮时分,新愁不禁涌上心头。抬眼望去,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,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。
主题:这首诗描写傍晚时分诗人在江中小洲看到的景色,表达了诗人旅居在外的孤独愁苦之情和对家乡的无限思念。
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
[宋]苏轼
黑 云 / 翻 墨/ 未 遮 山,白 雨/ 跳 珠/ 乱 入 船。
卷 地 风 来/ 忽 吹 散,望 湖 楼 下 / 水 如 天。
大意: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,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,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。突然,狂风席卷大地,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,凭栏而望,只见湖面水天映照,碧波如镜。
主题:这首诗描述了西湖雨中奇景,将一场突然而至的夏雨写得十分生动,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。
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
[宋]辛弃疾
明 月 / 别 枝/ 惊鹊,清 风 / 半 夜 / 鸣 蝉。
稻 花 香 里 / 说 丰年,听取/ 蛙 声 / 一片。
七 八 个星 / 天 外,两 三 点 雨 / 山 前。
旧 时 茅 店 / 社 林 边,路 转 溪 桥 / 忽 见。
大意:明月升上树梢,惊飞了枝头喜鹊,清凉的晚风中,传来蝉鸣声声。在稻花的香气里,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,耳边传来阵阵蛙声。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,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。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,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。
主题:《西江月·夜行黄沙道中》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,写了作者在山中夜行时的所见所闻,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。
评论0
暂时没有评论